清晨的阳光刚洒向疏勒河畔,甘肃省瓜州县西湖镇中沟村村级河长祁国新已揣着手机,沿着河岸缓缓前行。他时不时停下脚步,点开屏幕上的“河湖长制”APP,指尖轻划便将河面状况、岸边环境一一记录;不远处的河湖视频监控摄像头正静静运转,将实时画面同步传输至县河长制监控平台的大屏,每一处河道动态都清晰可见。
(资料图片)
近年来,瓜州县正是靠着视频监控、巡河APP、无人机这些“信息化帮手”,彻底改变了过去全靠人工跑腿的河湖管护模式,以“数字盯守”让管护效率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智慧治水的新路子。
一机在手,台账、问题“全搞定”
“刚推行河长制那会儿,巡河得揣着笔记本和笔,发现树枝堵河道、岸边有垃圾,记完还得赶回村委会层层上报,等问题处理下来,往往已经耽误不少时间。”祁国新点开自己的巡河记录,屏幕上不仅清晰标注着巡河路线、时长和负责河段,过往处理过的问题台账也一目了然。
这款APP可不只记录轨迹这么简单——内置的GPS定位能精准统计各级河长的巡河次数与里程,从根源上杜绝“只打卡不干活”的形式主义;遇到突发问题,还能直接在APP内上传照片、描述情况,实现“发现即上报”。截至2025年,该县河长已累计巡河4343次,河道“四乱”问题实现“发现即清、不拖不积”,管护响应速度较以往大幅提升。
在布隆吉乡葫芦河畔,瓜州县水务局河长办工作人员张吉昌正操控着无人机,让它缓缓掠过一片茂密的芦苇荡。
“这片区域以前是人进不去的‘死角’,底下藏着垃圾根本看不见。现在无人机飞一圈,哪怕河湾里有个塑料袋,都能拍得清清楚楚。”他指着手机上实时回传的画面说。
2024年,仅在这一河段,无人机就排查出3处隐蔽的垃圾堆放点,累计清理垃圾1.2吨。“全县90%的水域都能通过无人机覆盖,像那些容易堆积垃圾的重点区域,我们还会增加巡航频次。”张吉昌介绍,自2024年以来,无人机已累计巡航100多架次,排查盲区的效率比人工快了4倍,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让河道隐患无所遁形。
24小时“盯防”,垃圾一冒头就预警
走进瓜州县河长制监控平台,巨大的屏幕上亮着57个实时监控画面,覆盖全县重点河湖区域。
“这套监控系统能24小时不间断值守,重点河段还会自动‘扫描’,根本不用人一直盯着屏幕。”瓜州县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魏全明指着屏幕解释,摄像头具备细节放大功能,水里漂浮的树枝、塑料袋等杂物都能精准识别;一旦发现异常,镜头会自动追踪目标,并弹出预警提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调度处理。如今,河道管护的人力投入减少了四成,以往垃圾可能在河里漂浮好几天,现在滞留时间缩短了七成,问题处理效率显著提高。
从“跑腿治水”到智慧管水,河清景美成现实。手机APP记录巡河轨迹、无人机排查隐蔽死角、监控系统实时盯防,连普通群众也能通过信息化平台参与河湖监督。瓜州县用这些科技手段,为河湖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如今漫步在瓜州县的河道旁,曾经的“问题河”渐渐变清,岸边绿意更浓,每条河都蜕变成了“生态风景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愿景,而是通过科技赋能与全民参与,一点点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标签: 最新资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