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起大落”的维生素价格让作为龙头的新和成(002001.SZ)颇为苦恼。
近日,新和成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当期营业收入为159.34亿元,同比增长6.82%,同期归母净利润为36.20亿元,同比下滑了16.89%。
(相关资料图)
2023年一季度的下滑则更为显著,当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12亿元、6.4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16.15%、46.55%。
背后原因或指向了2022年以来维生素市场供给过剩,导致价格出现下滑。
“下游需求导致的一个情况,确实是产品价格有所下滑,而且去年整个市场的供应还是有点问题(供应过剩)。”新和成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为了降低周期变化对业绩的冲击,新和成也在寻找新赛道。2022年其薄荷醇、牛磺酸等项目先后进入了试车阶段。
新和成向信风(ID:TradeWind01)确认,薄荷醇、牛磺酸已准备对外销售。
“试车阶段的话就是准备对外销售了。”新和成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这是否可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受到市场的关注。
低迷的维A
“增收不增利”是新和成2022年业绩表现的真实写照。
2022年,新和成的营业收入为159.34亿元,同比增长了6.82%,同期归母净利润为36.20亿元,同比下滑了16.89%。
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贡献超6称收入、以维生素A为代表的营养品表现不佳,当年创收109.52亿元,同比下滑1.94%,同期毛利率仅为36.59%,同比下滑了10.47个百分点。
而维生素市场低迷是此番毛利率下滑的重要原因。
“2022年维生素产业面临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格局变化复杂、生产成本上升等挑战,维生素E等产品价格上涨,大部分产品价格下跌。”新和成表示。
“维生素市场主要是受下游需求低迷牵制,目前下游市场采购跟进不足,拿货较为谨慎。且目前工厂库存以及市场现货均可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整体供应过剩。”天风证券研报指出。
“下游需求导致的一个情况,确实是产品价格有所下滑,而且去年整个市场的供应还是有点问题(供应过剩)。”新和成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维生素A的价格从2022年初的260元/KG下滑至105元/KG左右,期间下滑了超5成。
新和成不是业内业绩承压的孤例。
维生素企业金达威(002626.SZ)业绩也出现了缩水。2022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1亿元、1.20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17.74%、59.91%。
“报告期内,维生素A的市场价格一路走低,在第四季度下跌至历史低位。”金达威表示。
2023年一季度,新和成的业绩下滑更为显著,当期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12亿元、6.4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16.15%、46.55%。
目前维生素A的价格已有回暖迹象,截至4月21日的基准价为92.25元/公斤,较年初89.67元/公斤的均价,已上涨2.88%。
有卖方认为新和成二季度业绩有望回升。
“22年海外去库存及猪周期影响,维生素价格跌至10多年低位,公司Q4业绩明显好于业内可比公司。需求逐渐复苏,部分品种陆续涨价或停报,出口恢复增长,预计Q2价格有望回升。”浙商证券基础化工分析师李辉指出。
但也有观点认为维生素A价格的恢复仍需时间,并下调了对新和成2023年的业绩预测。
“考虑到维生素盈利修复仍需时间,下调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2亿元(-10%)。”国金证券大化工团队分析师陈屹表示。
部分机构正在降低对新和成的持仓。
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国社保基金503组合对新和成的持股比例为1.21%,较2022年末降低了0.07个百分点;全国社保基金112组合2022年第四季度以0.58%的持股比例成为新和成的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但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已再无其踪影。
寻找周期“缓冲器”
扩大品类以降低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正在被新和成提上日程。
“公司准备把维生素系列的产品未来全部能够做成,没有新产品出来,原来的产品靠涨价、跌价的话,永远是一个周期性的公司。未来维生素4个板块一起联动,公司受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新和成曾公开表示。
目前新和成在维生素A、C、D3、B6等均已实现生产销售。2022年,新和成的维生素B6以及B12年产能分别已达到5000吨、3000吨。
新和成不仅拓展维生素在原料药上的应用,同时还向抗生素、医药中间体系方向延伸。
“500吨/年氮杂双环项目开始生产并销售,现已打通工艺路线,处于不断提升工艺进行技术改进过程中,未来原料药产品结构将进行调整、转型升级,具体项目在报批过程中。”新和成表示。
不过原料药业务在新和成的收入结构中的比重或相对有限,其并未将该板块拆分单独列示。
新和成的年产5000吨薄荷醇项目目前已进入试车阶段,这是市场较为看好的部分。
据了解,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香精香料品种之一,薄荷醇一直以来都以天然提取为主,而化学合成的技术掌握在德国德之馨以及巴斯夫、日本高砂手中。
有市场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天然提取仍然是主流路线,但化学合成未来有望取代前者。
目前化学合成薄荷醇路线上取得突破的国产厂商仍是凤毛麟角,且产量有限。
辉隆股份(002556.SZ)3000吨/年薄荷醇项目目前已顺利投产并对外销售。
但据辉隆股份的管理层透露,目前全球需求量在5万吨/年左右,而国内年进口量维持在2万吨左右。
这意味着薄荷醇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维生素A的价格变动比较大,薄荷醇现在做的厂家还比较少,如果公司可以做起来,那有可能成为重要增长曲线。”化工行业的一位投资人士表示。
相比之下,新和成新布局的牛磺酸似乎没有那么“幸运”。
牛磺酸可被添加至营养品、红牛饮品、猫粮等产品中,新和成的年产3万吨牛磺酸项目已进入试车阶段。
但牛磺酸的市场容量或相对有限。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球50%左右的牛磺酸市场份额均掌握在永安药业(002365.SZ)手中,后者还是红牛、雀巢、可口可乐等公司的重要供应商。
作为全球最大牛磺酸供应商,永安药业上市多年来表现平平——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3亿元、15.65亿元和14.6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11亿元和1.40亿元。
如此背景下,牛磺酸的市场是否便能容得下更多玩家仍是未知数。
此外,新和成向信风(ID:TradeWind01)确认,薄荷醇和牛磺酸已准备对外销售。
“试车阶段的话就是准备对外销售了。”新和成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新赛道能否成为新和成周期波动的“缓冲器”,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标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