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的北部,坐落着“岭南名郡”韶关。这里是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也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

由于生态和资源禀赋优势明显,近年来,韶关这座老工业城市聚焦绿色发展,成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其中,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是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韶关武江区,记者日前走访看到,占地4000余亩的沐溪工业园,汇聚了生物制药、电子、纳米材料、齿轮生产等行业。十公里外的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则吸引了8家入园企业,菌类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无论是工业园还是农业产业园,工厂里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机械手也越来越密集。

值得一提的是,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税收红利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传统企业“化茧为蝶”,税务部门解决其后顾之忧

在沐溪工业园一个生产车间内,只见160台机器正在高速运转,轰鸣声不绝于耳。偌大的厂房里,工人却只有零星几个。

这是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大齿轮”)的数控加工中心,专门生产加工汽车齿轮类零件,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宏大齿轮是始建于1966年的老国有企业,原本厂址位于韶关市工业西路。2010年,该企业纳入韶关市政府主导的首批“三旧”改造项目。

“三旧”改造是广东特有的旧城改造模式,分别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旨在盘活低效存量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对推动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前厂房面积太小,高度也不够,有些大型的设备根本进不去。由于部分厂房是20世纪60年代陆续加建的,整体规划比较凌乱,工艺流程也不适合我们的工业布局。”宏大齿轮财务总监谢许恩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旧”改造模式多样、情况复杂,尤其是改造过程涉及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等复杂税种,对企业来说简直是一头雾水。

为了引导企业用足税收政策,韶关税务部门建立了“三旧”改造纳税服务联络机制,畅通与政府部门、公共资源管理部门、企业的沟通联络,及时解决因土地政策、改造模式革新而新发的税收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韶关市武江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志华介绍,由政府主导的“三旧”改造,企业买卖土地涉及到的土地增值税、契税以及附加税收等均得到减免,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置换了土地。

陈志华告诉记者,韶关是一个老工业城市,最近几年“三旧”改造项目尤其多。“原先在城区的很多旧工厂都搬到了工业区。企业之所以愿意搬,一是政府有补偿,置换土地也不收税费;二是工业区土地便宜,企业可以用省下来的钱进行研发和改造升级。”

据了解,搬迁后的宏大齿轮,不仅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而且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2013年—2019年,该企业实现年产值每年递增20%-30%,企业员工由700增加到10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韶关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宏大齿轮还成功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可为企业带来近200万元的税费优惠减免,今年又叠加享受减税降费的各种税费优惠609万元,进一步盘活了企业的资金链。

“‘三旧’改造扩大了我们的生产用地,使得公司营收也增多了。搬过来之前,我们一年的营收大概是1亿左右,最近这几年达到将近5个亿。”谢许恩说。

为了更好推进“三旧”改造,2017年,广东省税务部门、省自然资源部门全面梳理了该省“三旧”改造典型案例,形成了全国首个“三旧”改造税收指引。

2019年12月27日,《广东省“三旧”改造税收指引(2019年版)》正式发布。该指引聚焦“三旧”改造难点问题,实现改造模式与税收政策适用的精准融合,明确了税务处理口径,实现了税负可预期。

农业产业园迈向智能化,税务提供真金白银支持

凭借着丰富的农业资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韶关拔地而起。

在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生物科技”)的工人只需拿出手机,就可以对温室进行自动化管理。在菌菇的生产过程中,除了包装之外,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生育等步骤,也均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星河生物科技是2004年通过政府的招商引资来到韶关,主要从事菌类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星河生物科技董事长助理周姗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到韶关发展,一是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韶关地理位置优越,与江西和湖南两省相邻,交通便利。

据了解,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国家税务总局韶关市税务局在产业园筹建创园、各公司投产经营、质量提升等关键环节,及时梳理相关税费扶持政策并指派专人为其提供线上、线下的纳税咨询服务。

“我们过来后,当地税务部门一直都非常关心我们的发展。每当有新的政策,都会及时告知,用心辅导,让我们能够充分享受到国家的税费红利。就今年以来,我们享受了税费减免逾600万元(含农产品自产自销免税额)。”周姗说。

利用减免的税费,星河生物科技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菌类种植技术的研发、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如今,机械化设备应用之后,工厂满负荷运载一天可以生产20万吨左右菌菇。而在建厂伊始,人工投料装瓶下,一天最多只能生产五六万吨左右。

“这是我们探索新工厂全智能化的尝试,后面我们的全部流水线将装上机械手,采收也会用机器去完成。”周姗说。

几公里之外,星河生物科技的温室大棚还放着上万个菌包。棚里的温度和湿度,工人都可以通过智能化软件远程操控。菌包放入大棚后,可以出菇三个月。

产业园区企业除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外,还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周边村民利用空置的猪栏种植菌类,通过菌种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以点带面带动农民增收。

周姗告诉记者,当地农户水稻收割完后,可利用闲田种植菌类。只要在地上先铺上一层底料,然后将菌包拆开,插在底料上,菌菇就会自动生长出来。种完之后对水稻没有影响,反而会提供很好的有机肥。

目前,产业园区合作社已吸纳1500余名农村居民就业,其中,惠及贫困户132户,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该产业园同时也被认定为曲江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记者 孙秋霞)

标签: 税收红利 产业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