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实现智慧经济加速发展》的演讲。
他认为,2020年突发的疫情对全球经济、供应链、产业链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今年中国经济短期内的影响在于出口面临挑战,提振内需、扩大消费,稳经济、保民生,成为今年发展的核心议题,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将倒逼中国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杨元庆还表示,这场疫情也催化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到来,智慧经济发展将迎来新起点。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应当通过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以下为演讲实录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天津参加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这已经是我最近两个月第四次到天津来了。疫情后北京人能去的地方有限,但天津是个例外,这里不仅 离得近,而且安全,更有花样众多的美食,璀璨的海河美景,还有让人开怀大笑的曲艺相声。但是更吸引我们企业的,则是天津密集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开放的发展思路,以及由鸿忠书记所倡导,在天津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也正因如此,天津已经成为与北京相辅相成的中国智能产业中心。
大家都知道联想的总部在北京,而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们的总部现在已经有两个办公区(园区),一个在北京的中关村软件园,一个就在天津港保税区。2017年,我们与天津市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把天津作为联想面向未来的转型业务发展基地,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典范企业。不到3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在天津落户了60家公司,2019年我们在天津的总体营业收入达到了70多亿。所以借这个机会,我首先要感谢天津市委、市政府为联想这样的智能科技企业提供了肥沃的创新土壤,让我们可以快速地发展成长。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这届智能大会首次“云办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也算是一种智能加持的创新体验。当然,被疫情改变的东西远远不止办会形式,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改变,最近疫情的变化情况也告诉我们,这样的“新常态”不是短期的,而是会长期持续下去。
这场突发的疫情,对全球经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同样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现在来看,疫情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短期看,由于疫情造成了全球经济疲软,给我们的出口带来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振内需、扩大消费,如何稳经济、保民生,成为今年发展的核心议题;长期看,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倒逼中国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在低成本制造上的成果,而应该努力提升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中国制造立于不败之地,继续我们“世界工厂”的地位。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必须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认为,我们应当通过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在后疫情时代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十年来,中国逐渐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但过去,中国制造长期依赖人口、资源红利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在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短板。
第四次产业革命为中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跟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 我们可能还具有比较优势。一旦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跟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
当以端(也就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也就是边缘计算)-云(也就是云计算)-网(也就是5G)-智(也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端-边-云-网-智为基础的智能化转型的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就能使企业的决策结果更精准、业务流程更高效,从而 促进创新增长。智能化升级后的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让“中国制造”拥有新的优势。
智能制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能够实现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到小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转变,如何在更好地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不丢失大规模生产的效率,这是智能制造的精髓之所在。
我用联想的实践来举个例子。联想在合肥的笔记本电脑工厂,是我们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基地,全球每八台电脑就有一台产自这里。在那里,平均每天要处理5000多笔订单,其中80%都是单笔小于5台的个性化定制产品,生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从原料分配、生产安排、测试方法、出厂检测流程、物流发货流程等一系列环节,如何能迅速、高效地完成 全部的流程,从而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我们做过一个测算,每天排产环节所面临的决策复杂度大约是10的160次方。这个复杂度已经大于宇宙中原子数的量级——10的80次方,以及国际象棋的决策复杂度10的120次方。如果依靠人工在短时间内处理如此复杂的问题,基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凭借智能排产系统,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将排产的耗时从原来的人工每天6小时缩短到1.5分钟。这是人工智能非常好的应用案例。除了智能排产,我们还应用了其它的智能系统,比如智能生产、智能质量检测和智能供应链控制塔等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像万钢副主席刚才提到的,如何更好地预测需求,是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实践。所以,通过端-边-云-网-智架构的协同,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与质量。现在,平均不到一秒钟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从产线下线,真正实现了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小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转变。
所以,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来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央最近提出了大力发展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我认为恰逢其时。“新基建”既是先进的智能科技,又是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企业市场。“新基建”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将为中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带来深刻的产业变革。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实催化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到来。就像2003年“非典”期间,人们由于居家隔离,从而产生了网购需求,带动了中国电商行业的崛起。最近火起来的全民直播带货,又开始颠覆传统的渠道销售模式,成为给“云经济”带节奏的排头兵。在“新基建”的赋能之下,越来越多的创新商业模式将会涌现。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危”与“机”往往并存。希望这场疫情,也成为中国智慧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特殊时期培养起来的对智慧经济的消费习惯、生产和工作模式将会长期延续,大家居家办公、在线学习、在线娱乐、在线消费,都不是短期的,将是一个长期的需求,所以对网络基础设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加快推动“新基建”的发展,加快行业智能化转型,推动中国实现产业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